C5石油樹脂在輪胎橡膠中的配方設計與性能測試
C5石油樹脂作為輪胎橡膠的關鍵功能性助劑,其配方設計需圍繞輪胎不同部位(胎面、胎體、胎側)的性能需求,平衡增粘效果、力學強度、耐老化性等核心指標,而性能測試則需覆蓋加工適配性、使用可靠性及環境耐受性,確保樹脂與橡膠體系協同作用,滿足輪胎復雜工況要求。
一、在輪胎橡膠中的配方設計:按部位需求定向調控
輪胎不同橡膠部件的功能定位差異顯著(如胎面需耐磨、胎體需強粘合、胎側需耐屈撓),因此C5石油樹脂的配方設計需“按需調整”,核心從添加量、樹脂選型、協同助劑匹配三方面展開,實現功能與性能的精準適配。
1. 配方設計核心原則:錨定部件功能,平衡“增粘”與“基礎性能”
輪胎橡膠配方中,C5石油樹脂的核心作用是提升粘合性能,但需避免因樹脂加入導致耐磨、耐老化、力學強度等基礎性能下降,因此設計需遵循兩大原則:
相容性優先:選擇與橡膠基材(如天然橡膠NR、丁苯橡膠SBR、順丁橡膠BR)結構匹配的C5石油樹脂—— 例如胎面膠常用NR/SBR并用體系,需選用雙鍵含量較高、軟化點在80-100℃的C5樹脂(如間戊二烯型),其與二烯烴類橡膠的相容性更強,可均勻分散且不產生相分離;而胎體膠(以NR為主,需與簾子線粘合)則可選用輕度氫化的C5樹脂,減少雙鍵氧化風險,兼顧粘合力與耐老化性。
劑量適配:樹脂添加量需根據部件需求控制在3%-12%(以橡膠總質量計),過低則增粘不足,過高則易導致橡膠硬度上升、彈性下降,例如胎面膠中添加5%-8%的C5樹脂,可在提升胎面與胎體粘合性的同時,避免耐磨性能下降超過5%;胎體膠因需強粘合(與簾子線、胎面的復合),添加量可提升至8%-12%,但需搭配補強劑(如高耐磨炭黑N330)補償力學強度損失。
2. 分部位配方設計:針對性解決各部件核心需求
(1)胎面膠配方:兼顧粘合性與耐磨、抗濕滑性
胎面是輪胎與地面直接接觸的部位,核心需求為高耐磨、抗濕滑、低滾阻,同時需與胎體緊密粘合,避免行駛中分層。C5石油樹脂在胎面膠中的配方設計重點如下:
樹脂選型:優先選用軟化點90-100℃、分子量分布窄(1.5-2.5)的C5樹脂,分子量分布過寬易導致低分子組分遷移,影響耐磨性能;軟化點過高則可能使胎面膠在加工時流動性下降,過低則高溫下易軟化導致滾阻上升。
協同助劑匹配:與炭黑(N330/N220,添加量30-50份)、白炭黑(提升抗濕滑性,添加量10-20份)協同使用時,C5樹脂可通過分子中的極性基團(少量羥基、羰基)與白炭黑表面的硅羥基形成氫鍵,改善白炭黑在橡膠中的分散性,減少團聚;同時搭配硫磺(1.5-2.5份)、促進劑(如CBS,0.8-1.2份),確保橡膠交聯密度適宜 —— 樹脂不會阻礙硫化反應,反而可通過提升橡膠流動性,使硫化劑均勻分散,避免局部過硫或欠硫。
典型配方示例:NR(50份)+SBR(50份)+C5石油樹脂(6份)+ 炭黑 N330(40份)+白炭黑(15份)+硫磺(2 份)+促進劑CBS(1份),該配方可使胎面膠的剝離強度(與胎體膠)提升25%以上,耐磨體積損失(DIN法)控制在180mm³以內,滿足乘用車輪胎胎面需求。
(2)胎體膠配方:聚焦高粘合性與耐疲勞性
胎體是輪胎的“骨架支撐層”,由橡膠與簾子線(聚酯、尼龍)復合而成,核心需求為強粘合(橡膠-簾子線、橡膠-胎面)、耐疲勞(抵抗反復屈撓) 。C5石油樹脂的配方設計需圍繞“強化界面粘合” 展開:
樹脂選型:選用輕度氫化的C5樹脂(氫化度30%-50%),減少分子中的不飽和雙鍵,降低老化過程中的氧化降解風險;同時樹脂的玻璃化轉變溫度(Tg)需控制在-25℃至-15℃,確保低溫下胎體膠仍具柔韌性,避免簾子線與橡膠因低溫變硬而脫層。
粘合體系協同:與間苯二酚-甲醛樹脂(RF樹脂,1-3份)、六亞甲基四胺(HMT,0.5-1份)組成“C5 樹脂-RF-HMT”復合粘合體系 ——C5樹脂提升橡膠自粘性,RF樹脂與簾子線表面的羥基反應形成化學結合,HMT作為固化劑促進RF樹脂交聯,三者協同可使橡膠與聚酯簾子線的剝離強度提升 30%-40%,且經 100℃×72h 熱老化后,剝離強度保留率仍達85%以上。
典型配方示例:NR(80 份)+R(20份)+氫化C5樹脂(10份)+RF樹脂(2份)+HMT(0.8份)+炭黑N660(35份)+硫磺(2.2份),該配方的胎體膠拉伸強度達18MPa以上,經10萬次屈撓測試后無裂紋,滿足載重輪胎胎體需求。
(3)胎側膠配方:平衡粘合性與耐候、耐屈撓性
胎側直接暴露于外界環境(紫外線、臭氧、雨水),核心需求為耐候性、耐屈撓龜裂、低生熱,同時需與胎面、胎體粘合緊密。C5石油樹脂的配方設計重點如下:
樹脂選型:選用低分子量(數均分子量800-1500)、高純度的C5樹脂,低分子量可提升樹脂在橡膠中的擴散性,避免因樹脂團聚導致胎側膠耐屈撓性下降;高純度可減少樹脂中殘留的小分子雜質(如未聚合的C5單體),降低雜質遷移導致的表面噴霜風險(噴霜會影響外觀與粘合性)。
防老體系協同:與防老劑(如 4020,1.5-2份)、抗臭氧劑(如對苯二胺類,1-1.5份)協同使用,C5樹脂的分子結構可與防老劑形成“互補”—— 樹脂的柔性鏈段緩解橡膠分子鏈的屈撓應力,防老劑捕獲自由基與臭氧,二者共同提升胎側膠的耐老化性能;同時控制炭黑添加量(25-35 份,以半補強炭黑N774為主),避免高炭黑含量導致胎側膠過硬、屈撓開裂。
典型配方示例:SBR(60份)+BR(40份)+低分子量C5樹脂(5 份)+防老劑 4020(1.8份)+抗臭氧劑(1.2份)+ 炭黑N774(30份),該配方的胎側膠經 100℃×168h 熱氧老化后,拉伸強度保留率達90%,臭氧老化(50pphm,40℃)500h無裂紋,同時與胎面膠的剝離強度達8kN/m 以上。
二、C5石油樹脂輪胎橡膠的性能測試:覆蓋加工、使用與環境耐受性
性能測試是驗證C5石油樹脂配方有效性的核心環節,需從“加工適配性”“使用可靠性”“環境耐受性”三大維度設計測試項目,確保輪胎橡膠在生產過程中易成型、在行駛中性能穩定、在復雜環境下不易失效。
1. 加工性能測試:驗證配方的生產適配性
加工性能直接決定輪胎橡膠能否順利通過混煉、擠出、壓延等工序,核心測試項目包括門尼粘度、硫化特性、擠出性能,重點評估C5樹脂對橡膠流動性與硫化進程的影響:
門尼粘度測試:采用門尼粘度計(GB/T 1232.1),測試溫度100℃,轉子轉速2r/min,記錄 1min與4min時的門尼粘度(ML1+4 100℃)。添加C5樹脂后,橡膠的門尼粘度應降低 10%-20%(如未加樹脂時ML1+4為80,添加后應降至64-72),若粘度下降不足,說明樹脂分散不良或選型不當,會導致混煉時能耗升高;若粘度過低(低于60),則可能導致擠出時橡膠強度不足,出現變形。
硫化特性測試:通過硫化儀(GB/T 16584)測試160℃下的硫化曲線,記錄焦燒時間(t10)、正硫化時間(t90)與轉矩上限(MH)-轉矩下限(ML)差值(ΔM)。C5樹脂應不顯著縮短焦燒時間(t10 需≥5min,避免加工時早期硫化),正硫化時間(t90)控制在15-25min(適配工業化生產節奏);ΔM反映橡膠交聯密度,添加樹脂后ΔM應保持在25-35dN・m(如未加樹脂時ΔM為30,添加后應在28-32dN・m),若ΔM下降過多(<25),說明交聯密度不足,橡膠力學強度會下降。
擠出性能測試:采用毛細管流變儀(GB/T 17792)測試橡膠熔體在120℃、不同剪切速率下的粘度,或直接通過擠出機模擬胎面 / 胎側擠出,觀察擠出物表面狀態。添加C5樹脂后,橡膠熔體的粘度應隨剪切速率升高而明顯下降(表現為“剪切變稀”特性,適配高剪切擠出工況),且擠出物表面應光滑、無缺料、無氣泡,若出現表面粗糙或鯊魚皮狀紋路,說明樹脂與橡膠相容性差,需調整樹脂選型或添加量。
2. 使用性能測試:驗證輪胎橡膠的核心功能
使用性能直接關聯輪胎的行駛安全與壽命,核心測試項目包括粘合性能、力學性能、耐磨與耐屈撓性能,重點評估C5樹脂對輪胎關鍵功能的提升效果:
粘合性能測試:針對不同部件采用對應的測試方法 —— 胎面與胎體的粘合測試采用T型剝離法(GB/T 532),測試溫度23℃,剝離速度50mm/min,要求剝離強度≥7kN/m(添加C5樹脂后應提升20%以上);橡膠與簾子線的粘合測試采用 H 抽出法(GB/T 14905),測試簾子線從橡膠中抽出的力,要求抽出力≥150N/根(復合粘合體系下應提升 30% 以上),若剝離 / 抽出力不足,易導致輪胎行駛中分層、爆胎。
力學性能測試:按GB/T 528測試拉伸強度、斷裂伸長率,按GB/T 529測試撕裂強度。胎面膠需滿足拉伸強度≥16MPa、斷裂伸長率≥450%、撕裂強度≥50kN/m;胎體膠需滿足拉伸強度≥18MPa、斷裂伸長率≥400%;胎側膠需滿足拉伸強度≥15MPa、斷裂伸長率≥500%。添加C5樹脂后,這些指標的下降幅度應控制在10%以內,若拉伸強度下降超過15%,說明樹脂與橡膠的相容性不佳,需調整配方。
耐磨與耐屈撓性能測試:胎面膠的耐磨性采用 DIN 耐磨試驗機(GB/T 9867)測試,負荷10N,轉數4000轉,要求耐磨體積損失≤200mm³(添加樹脂后應與未加樹脂時基本持平,或下降不超過5%);耐屈撓性能采用屈撓龜裂試驗機(GB/T 13934)測試,溫度23℃,屈撓角度90°,頻率 300次/min,胎側膠需滿足10萬次屈撓無裂紋,胎體膠需滿足5萬次屈撓無裂紋,若出現早期龜裂,說明樹脂影響了橡膠的柔韌性,需選用更低Tg的樹脂。
3. 環境耐受性測試:驗證輪胎橡膠的長期穩定性
輪胎在使用中需承受高溫、臭氧、雨水等環境因素,環境耐受性測試重點評估 C5 樹脂對橡膠耐老化性能的影響,核心項目包括熱氧老化、臭氧老化與耐水性測試:
熱氧老化測試:將橡膠試樣置于熱老化箱(GB/T 3512),在100℃下老化72h(模擬輪胎長期行駛中的高溫環境),測試老化后的拉伸強度保留率與斷裂伸長率保留率。要求保留率均≥80%(胎側膠因耐候需求,需≥85%),若保留率過低(<75%),說明樹脂中的不飽和雙鍵易氧化,需選用氫化C5樹脂或增加防老劑用量。
臭氧老化測試:按GB/T 7762測試,將試樣拉伸20%(模擬輪胎行駛中的胎側形變),置于40℃、臭氧濃度50pphm的環境中老化500h,觀察表面裂紋。合格標準為無明顯裂紋(僅允許極細微小紋),若出現明顯裂紋(寬度>0.1mm),說明樹脂與防老劑協同效果差,需調整抗臭氧劑種類或用量。
耐水性測試:將橡膠試樣浸泡在40℃蒸餾水中168h(模擬雨天行駛環境),測試浸泡后的質量變化率與拉伸強度保留率。質量變化率應控制在±2% 以內(避免樹脂或小分子助劑溶出),拉伸強度保留率≥90%,若質量變化率過大(>3%),說明樹脂中殘留小分子雜質過多,需提升樹脂純度。
本文來源:河南向榮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http://www.cheng114.com/